热线电话:

banner2

365体育官方版

非核家园、以核养绿 从历史看核能为何争执不休

发布时间:2022/10/30 点击量:
核能到底在吵什么?   图/取自pixabay

经济部昨日宣布,目前核电厂都不延役,而核四也没有重启可能,等于是判了核电死刑,而核电为什么争议不断?台湾的核能政策又是怎么开始的?而为何台湾的民意从反核慢慢的转向拥核呢?

1968年核一厂兴建计划

1938年,第一个成功的核分裂实验装置在德国制成,“核能”出现在这个世界上。而在30年后,台湾在1968年提出核一厂兴建计划,台湾也正式进入核能的战国时代,而清华大学也早在1964年就成立核工系,显示当时核能成为显学。
▲核一厂为台湾第一个核电厂,也象征着核能的时代。(图/台电提供)
而后,1975年,台湾又拥有了第二座核电厂,紧接著3年后,核三厂又出现,此时民众对核能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弹,紧接著的核四厂,却引发了台湾社会对核能的反弹。
1984年核四预算争议
核四电厂位于贡寮,是北海岸第三座核能发电厂,厂址规划能容纳六座核能机组,其中也已完成其中的两部,是由日商奇异所建造。但随后因为“非核家园”政策的实行,核四进入封存状态,台电于今年3月15日,宣布要在未来3年内,将现有的1,744束燃料棒移出,分8批陆续运离台湾。
当初单纯只是国会议员认为核四厂经费过高,要求政府检讨兴建必要性,而后55位委员联名要求停止兴建,行政院因此宣布停建,主因集中在政治、经济方面的争议。
1985年核安问题浮现
而“核安争议”则是到1985年时才被大众关注。由于当年核三厂发生大火,延烧三小时,花费了1年以上的时间才完全恢复,也让台湾核能安全问题正式浮现台面。
1986年车诺比核灾
除了台湾外,车诺比核灾也让许多人重新思考能源安全问题。当时,党外人士开始在街头倡议,并在1986年10月10日到台电大楼外宣讲,此举被认为是反核运动的第一枪。
1994年林义雄绝食
立法院通过核四厂8年1,125亿预算,被质疑违反预算法。为了反核四,民进党主席林义雄于7月12日展开禁食行动,呼应反核团体推动“核四公投、十万签名”行动,在6天中获得了11万5,000多人签名响应,达成目标后,林义雄停止禁食。
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。(图/记者陈俐颖摄)
2000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
原先支持反核的民进党上台执政,一度宣布停建核四,但引发朝野激烈对抗与社会不安,后于2001年2月14日,由行政院长张俊雄正式宣告核四复工,反核运动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挫败。
2011年福岛核灾
民进党政府将非核家园列入环境基本法,邀请环保人士加入委员会持续推动,且在福岛核灾后,台湾反核势力更加抬头。
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通过、核一厂一号机退役
距离核灾遥远,且需要核电所带来的低廉电价,以核养绿公投与大选一起登场,在经过领衔人黄士修街头绝食、中选会拒收联署等等风波之后,以核养绿公投通过,显示台湾的拥核意识抬头。
而在同年,核一厂的一号机营运执照于12月到期,此机组的除役,也被认为是非核家园象征性的一步。
2019年经济部拍板不延役核电厂、也不重启核四
经济部表示,延役核电厂有安全与时程上的顾虑,因此所有核电厂会如期除役,而台电也表示,若是要重启核四,旷日废时,且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至少要花费七年以上的时间,此举也被认为是执政党要贯彻非核家园政策。